厂长的话
厂长在和私募一位朋友沟通时,他的一句话让厂长印象深刻:当投资人告诉你想要年化10%收益的产品时,他并不是真的只想要年化10%的收益,他是希望能在最大回撤4%、5%的前提下,做到年化10%的收益。我们都讲,买产品要考虑自己的收益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,但实际操作时,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需求有那么清晰的认知的。在之前的财富底仓专栏中,我们讨论了什么是财富底仓,财富底仓的作用等话题。那么,哪些人适合配置财富底仓呢?下面厂长结合私募各类策略2015年至今的表现情况,来给大家梳理一下。
第一类,自然是以前爱买非标产品的投资者。
我们以前买信托以及非标产品时,之所以愿意牺牲流动性,追求的无非两点。第一,相对较高的收益,能跑赢或者起码持平通胀;第二产品安全性高,且无需每天因为净值波动而担惊受怕。
遗憾的是,打破刚兑后,这类稳健资产是越来越难找了。
信托收益率下滑明显,风险事件频发。最近还爆出一则消息,某知名信托违背合同约定,资金绕道输血股东;
银行理财倒是有些好消息传来,大规模破净后,收益开始回暖,部分开放在售的混合类、固收类理财产品,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反弹显著,但大家应该也明白,这样的收益率是意外,回落才是常态,银行理财收益率很难持续跑赢通胀。
那么,一度被称为非标替代的中性产品,是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?
对于中性产品,厂长在2018年、2019年是比较心仪的,那几年中性产品的表现也确实出色。
但过去一年多,中性产品有点令人失望。2021年前几个月横盘,8月后还出现大幅调整,不少产品回撤达到15%以上,这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。
厂长一个在私募的朋友曾无奈地说,10个人买中性,8个不满意,剩下两个是在好的时点进入。
所谓好的时点,就是基差大幅收敛以后,这时候中性产品对冲成本非常低,容易做出收益。但这一方面对投资者要求高,需要我们去关注股指和股指期货,进行计算对比;另一方面中性产品额度少,好时点不一定能进。
从长期表现来看,中性产品能起到一定替代作用,如果能在好时点买入,大概率会有较好的持有体验,但在实际操作中,限制很多,对专业能力要求也高,可能也无法满足非标转标的投资者。
在厂长看来,比较可行的常态化方案,还是多资产多策略,比如前面讲的歌斐目标策略产品中的稳健系列,包含7大类策略、近20个子策略。
具体分配上,约70%的资产配置稳健策略产品,即市场中性和债券等;然后约20%配置股票多头、指增等进攻策略产品;剩下的配置CTA、股票多空等,力争创造相对较低的波动及相对不俗的长期收益,对抗通胀,同时还不需要投资者自己花费大量心思、受困于额度等。(注:以上方案为中枢配置方案,实际运作中会根据市场情况做动态调整。)
数据来源:歌斐资产
对于求稳的投资者,可以考虑这类作为财富底仓,将策略配置、基金选择和调仓时点,都交给专业的基金管理人来操作。
当然,即使是多资产多策略,也不代表一定能持续获得较高正收益,同样存在亏损可能,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视角,把握可能更高的选择。
第二类适合配置财富底仓的,是股票等高波动资产配置比例过高的投资者。
这类投资者对收益预期是比较高的,持有过程中,如果管理人较长时间业绩不佳,比较容易失去耐心,做出高买低卖,追涨杀跌的操作。
之前基金公司联合发布了一份《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1年3月31日,过去十五年,主动股票方向基金年化收益率为16.67%。而对应时间节点,历史全部个人客户的平均收益率仅8.85%。
这份数据有两个信息。
第一,主动权益基金确实非常赚钱。虽然上证指数原地踏步,3000点一磨好多年,沪深300和中证500也不尽如人意,但基金经理们还是用自己的专业,通过选股和交易,创造了丰厚的超额收益。
第二,我们投资者实际收益率,和基金表现差异巨大,平均年化收益只有基金涨幅的一半多点。
而这背后,是权益类产品波动巨大,并且磨底时间漫长,对投资人的耐心的考验是蛮大的。
进入2022年,市场越发难以捉摸,押注单一资产很难说是明智的选择。尽管4月底到5月,股票基金迎来大反弹,三方平台数据显示,超200只私募基金涨幅超30%。但如果接近满仓甚至all in单一股票多头策略,前期下跌行情中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。
像厂长虽然也配了主观多头、量化选股等进攻型产品,但同时也配了CTA、套利、中性,甚至包括一些公募固收+,过去一年回撤一直控制在10%左右,所以并不会因为单一资产波动而恐慌。
当然在配策略、选管理人方面,如果你没有厂长这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,就可以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比如歌斐目标策略产品,一支产品囊括了7大策略,20多个子策略,可以帮我们降低波动,丰富收益来源,在大波动甚至极端行情下,也能起到二级市场配置稳定器的作用。有这样一个压舱石,我们在投资时就会更有进攻的底气。
在市场极端情况下,目标策略力争做到有效控制回撤和波动,帮助客户保护牛市中的胜利果实,长期来看,带给客户相对稳健的收益效果。
第三类,自然就是资金量大的投资者。
对于可投资金量在几个亿的投资者,核心应该是要守住江山。厂长了解到的一些朋友的情况,对收益并不算很贪心,差不多能对抗通胀即可,比较看重的点是风险控制,追求长期稳健低波动的投资效果。
想想也是,我们看A股的走势,一天跌幅三四个点的情况还是不少的,如果一天亏损几百万,多少有点肉疼。如果一年亏损10几个点,20几个点,几千万直接干没了。
从产品策略的表现来看,收益较高的CTA策略、宏观策略、复合策略、多空策略,低一些的中性策略,都是符合要求的。这些策略的年度平均收益,基本都是正的,亏的时候也都控制在10%以内。
不过,筛选子基金的难度很大。
比如CTA,有主观有量化,量化细分起来,还有中短、中长、中频、基本面量化和混合等等;主观的更是花样繁多。
配置好细分策略,还要看投资板块,品种等,持仓限制等风控措施,分析过往表现,跟踪后续走势。
还有宏观策略的,涉及各类资产,更加复杂。
此外,各类策略中,不同私募管理人的产品收益分化巨大。
几个亿的资产来做配置,调研和跟踪工作是蛮大的。
对此,厂长的看法是这样,如果你有足够的精力和专业度,在上述策略中选择产品,同时搭配一些股票产品来配置,也是可以的。
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,还是通过FOF和MOM等产品,交给专人打理更合适。比如目标策略中的稳健和平衡型的,都是比较适合大资金量配置的。
歌斐本身拥有近 40 人的投研团队,覆盖宏观策略、大科技、大消费、医药等主要领域,和市场上一流公募的配置已经蛮接近。团队成员也均来自国内外名校,拥有买方卖方投研经验,核心成员共事5年以上。
现在经过8年的持续积累,研究覆盖市场上3000多家管理人,股票多头策略、中性、CTA、宏观对冲、主观期货、套利等都已覆盖。
同时呢,公司本身也是有投资经理可以和投资者不定期交流,每个季度都会有存续沟通等,帮投资人及时看懂市场的波动,了解产品的运作,同时对未来大类资产的配置进行展望。
对于大资金的配置, 可以说是提供了整套的解决方案。
过去这一年多市场波动加大,想要有好的投资体验,财富底仓的作用更加重要。如果大家希望找到非标资产替代品,或者单一资产配置比例过高,导致波动过大,多资产多策略配置的方式是不错的选择。如果资金量较大,希望获得一站式服务,省心省力,目标策略也是可以留意下的。
本文仅供参考交流,不构成投资建议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