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文章来源于i资管工厂 ,作者你们的厂长大大
厂长提醒: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!
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,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,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,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:
今年11个月过去了,相信大多数人的基金账户都是绿油油的一片,你以为的高收益成了高回撤,连作为稳健资产的债券产品近期也遭遇了大跌,看跌幅并不大,但一些基金几天的跌幅超过了过去半年的收益,这性价比就一言难尽了。。。在这样艰难的市场环境下,选到合适的产品也显得愈发困难。
高收益和稳健收益的都遭遇滑铁卢
今年做投资真的很难,股、债、期货,几乎没有一样资产全年是特别好做的。
首先股市这边,截至11月29日,沪深300跌了22.1%,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跌幅也在17%左右。
数据来源:火富牛
截至10月底,92家有业绩记录的百亿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-10.94%,而知名度较高的包括东方港湾、林园、淡水泉、源乐晟在内的多家百亿私募,他们旗下有多只产品年内跌幅超30%。(数据来源:私募排排网)
由于俄乌战争等因素,CTA策略相关基金在一季度大放异彩,随后的趋势为震荡下跌,不少知名CTA私募的基金在近期创造了历史新低。
近期债市又大幅回撤,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2月6日,在超3.4万只银行理财产品当中,目前已有超过4500只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在1以下(即破净),超过2700只银行理财年内收益为负。
有些债券基金甚至5天跌没三个月的收益。
总体来看,今年无论是单一策略还是均衡配置,想要取得绝对收益的难度堪称地狱级。
不过拉长时间线来看,多资产多策略的均衡配置会比单压一类资产回撤低得多,波动小就利于我们长期持有并穿越周期。
海外基金如何穿越周期
今年的情况也是让我们明白,不光要做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的平衡,稳健产品的选择上,也要做底层资产的分散,不能仅仅依靠债券等单个资产。
从海外的情况来看,多策略基金已成为海外捐赠基金及家族办公室非常成熟的底仓形态。
比如成立于1985年的耶鲁捐赠基金,规模已从初始13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423亿美元。(数据来源:耶鲁捐赠基金年报)
过往20年平均年化收益高达11.3%,超过了美国股市9.1%的回报,也大幅领先其他大学捐赠基金 7.7%的平均回报。
其业绩长青的关键在于多策略配置,并将“绝对回报”类产品作为底仓配置。
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,旗下全天候策略代表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8-10%。
全天候策略,一个试图在任何时间都能赚钱的策略,始终持有股、债、商品三种资产。从通胀和经济的表现得出四大经济象限:
「通胀经济都超预期+通胀经济都低于预期+通胀高于预期/经济低于预期+通胀低于预期/经济高于预期」
由此调整股、债、商品三种的配置比例。
无论是耶鲁捐赠基金还是桥水的全天候策略基金,他们都是通过多种策略的组合配置,策略间互为攻守,降低组合波动,力争有效应对高通胀的风险,带来相对长期稳健可持续的收益。
国内的发展
基于海外对冲基金穿越牛熊的经验,国内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多资产多策略的混合基金。
比如这两年,国内的宏观策略私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。
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方式深入人心,而宏观策略私募会根据市场环境调整各个资产比例以及相关策略,进而力争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取得不错的收益。
然而真正能穿越牛熊的宏观策略私募堪称凤毛麟角,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的宏观策略私募能力圈并不均衡。
有些擅长股票、有些擅长债券、还有些主观期货出身。所以在策略的比重配置上天然就会有侧重。
所以别看很多宏观策略基金名字都叫“全天候”,真正能做到“全天候”的基金却没有几只。
除了个别宏观策略私募长期能有稳定的业绩,大多数机构选择FOF基金的方式来做多资产多策略的组合,这样也可以有效弥补单个基金管理人能力圈的不足。
歌斐多策略组合就是标准化时代下的底仓优选,目标策略有7大类策略配置,收益和风险来源多元化,降低单市场系统性风险,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。
歌斐多策略组合成立至今,已经经历了市场两轮以上的牛熊转换,运作长期保持稳健。
比如成立于2017年2月的一只歌斐目标多策略(偏稳健)的产品,客户持有体验较佳。
而平衡型多策略基金历次市场巨幅震荡中波动相对可控,历史运作表现稳健。
歌斐目标策略团队覆盖了全市场公私募超过3000家管理人,并有着9年的持续跟踪。
从2013年至今,团队共挖掘出超过10家百亿私募,且均在规模很小的时候开始投资,充分享受了管理人成长黄金期。
底仓的要求,核心就是在实现收益的过程中保持稳健,波动率可控,而歌斐目标策略系列产品也是比较契合的,并且现在已经有多年实盘业绩作为参考,也是较为稀缺的。